创世伙伴资本周炜:金融创新将在十年内大爆发

时任KPCB中国主管合伙人的周炜在2010年末时主导投资了京东,当时,有很多人质疑京东60多亿美元的估值过高,不值得投资,但周炜坚持自己的想法:“看京东只看增长曲线,不看数据,难以想象它和初创企业一样高速。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刘强东个人。我帮你一起发展,我希望不仅赚钱,还能名利双收,就像京东上市,敲钟的时候我站在老刘身边,可以分享荣耀。”

“我不用再为回答京东能否盈利这个问题而费口舌了。这问题从2008年第一次推动投资京东开始纠缠了我近十年。”

5月8日京东集团发布2017年第一季财报后,创世伙伴合伙人周炜在微博上发表了上述评论。

时任KPCB中国主管合伙人的周炜在2010年末时主导投资了京东,当时,有很多人质疑京东60多亿美元的估值过高,不值得投资,但周炜坚持自己的想法:“看京东只看增长曲线,不看数据,难以想象它和初创企业一样高速。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是刘强东个人。我帮你一起发展,我希望不仅赚钱,还能名利双收,就像京东上市,敲钟的时候我站在老刘身边,可以分享荣耀。”

周炜一语中的,已成为国内电商巨头的京东不仅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而且如他所预测的三年估值翻倍,并且顺利实现盈利。

在国内投资人群体,周炜一直颇为低调,尽管他曾主导投资京东、宜信、喜马拉雅、秒拍、融360等知名公司。在创立创世伙伴资本之前,周炜很少面对媒体,也并不热衷于社交。

但如今周炜需要做出改变。对他来说,出来做投资就是创业,如果没有足够影响力找到想要的项目,就需要从成千上万个项目里逐一筛选,成本非常高,团队也会很累。

为了让更多“对口味”的创业者看懂创世伙伴资本,周炜需要走出去。近日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周炜与我们详细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及对出海、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热门领域创业的趋势判断。

在位于望京的新办公室落地窗前,周炜指着近处的几栋大厦告诉腾讯科技:“一下科技、秒针、数集等公司都在这附近。”周炜将新基金的办公地址选在这里,是为了以后能离被投企业更近,也为了更接地气。这和创世伙伴资本的创立时的理念相同,周炜想做一支伴随创业公司一起成长,提供高附加值的基金。

创业十年的三个重要认知

作为一名创业者出身的投资人,周炜在金融创业的泥潭里摸爬滚打过第一个十年。
1994年时,还在读大学的周炜以实习生身份加入了实达。这是一个平均年龄是26岁的公司,最初的创业资金都是由几个大学生凑起来的。2003年时,他又做了一家以支付业务为主的公司,直到2005年,周炜决定卖掉公司去读沃顿商学院读MBA。

从中最早的“创业十年”里,周炜总结了三个认知:

第一,做事要结果导向,只认业绩。周炜表示,自己到了这个岁数似乎仍然没有那么成熟,还是比较直接。“别扯淡,事情做成再说。投资的话,肯定首先是赚钱,至少你中间的过程,节点上能看见,没有这些东西混不下去。”

第二,永远看员工的最优点。他希望员工能把这个特长能发挥到极致,但也不追求员工没有短板,只要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都可以接受。

第三,认识到资本的力量。有时候产品和销售做得再棒,也可能会被资本毁掉。

“作为一个投资人,在某些业务上永远不如团队成员更成熟。”这也是周炜经历了创业后,总结出来的投资经验。他认为,只给钱不干涉的投资机构,也会比那些做出过多干涉的机构好。一个优质的投资人,应该定大格局,为创业者制定重要战略,而不是在细节上过多要求。

投资十年的方法论总结

2007年,周炜加入KPCB(凯鹏华盈),并参与创建了凯鹏华盈中国基金,直到2017年从KPCB离开,创立属于自己的创世伙伴资本,这又是一个投资的十年。

周炜表示,其实前面四年一直没有找对路,在后面的六年才有了真正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奇妙:“每到一个时间节点,我就会有一个感觉,有一件事情在某个行业可能该发生了,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比如,在2012年底周炜决定投资喜马拉雅时,周炜就对行业做了三个判断:“无线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机交流的界面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公司,文字、图片都有了,而音频和短视频还没有。当时,我就有两个判断:第一,发展到这个时候,内容会变得很值钱;第二,要开始付钱了,因为Ecosystem已经建完善,应用层面的东西变得很值钱。有了这两个判断,我们开始找音频和视频项目,开始集中看这条赛道。
周炜的投资方法很简单:通过大环境变化、市场变化和行业生命周期来确定赛道,然后所有人集中在一个赛道深入研究,最后再在其中找到一家最合适的公司。

当时,周炜把行业内做的最好的音频平台都聊了一遍,最后选择了喜马拉雅。原因就是他的第三个判断:内容、平台和UGC中,因为版权价格过高,他排除了PGC,又因为国内做东西质量一般,他排除了UGC,最终选择了能够赚到钱的平台类产品。

“我们投资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要说出理由,为什么就投这家,而不是其他公司。”即使在2016年投资市场最疯狂的时候,周炜的团队仍然保持克制,他希望能够看透行业,而不是因为大家都说“这个领域特别好”,便立即出手。在这十年里,周炜一直用这样的投资理念管理团队,并寻找合适的被投企业。

周炜透露:“我经常问团队一个问题:‘你要想想为什么是你’。这句话非常重要,每个人都想成就自己,10万VC从业人员,你凭什么做那个出类拔萃的?问这个问题后你会想想自己的做事方法跟别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对周炜来说,判断任何一个领域的公司,一般只有两三个环节,只要抓住了,基本上就成功了。

“就像在解一道代数题,它有30个、50个变量,这种公式没有人能解得出来。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以后,我就可以把其中对最终的结果产生的作用很小的变量都删除,只剩2-3个变量,而这些变量决定了96%、97%的结果,这个公式就很容易解开。”
周炜说这种感受是一种“通透”的感觉。“别人说读书先是书越读越厚,然后就越读越薄,我觉得我这10年正好经历了‘越读越厚、越读越薄’的过程,到现在,这本书在我手上是非常薄的。”

创新金融在十年内将迎来大爆发

周炜目前重点关注创新金融、中国公司出海、创新技术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泛娱乐内容平台等领域。

以金融为例,在从业的十年时间里,周炜能投出宜信和融360这样成功的案子,和之前创业做支付相关的经历不无关系。

当初,他参与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做的是信用卡支付,不仅做硬件,还教客户如何设立风险管理机制,并防止盗刷。中国第一个多行公用的POS系统,就是周炜推动做的。

在周炜的理念里,做金融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风控。

“我们投的公司没有一个是互联网创业者做的,全都是以金融为起点。因为金融首先是风险,第一个要知道的词就是风险认知。纯互联网创业者跳到金融里就是不同的金融了,会出很多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这个领域的问题,是因为那些人完全不理金融最基本的要求就开始疯狂扩张,那一定会出问题。”周炜非常反感互联网金融这个以“互联网”开头的称谓,而更愿意将所投领域称之为“创新金融”,在寻找独角兽时,也更倾向于寻找金融背景的创业者。

因此,周炜从征信入手,逐步切入P2P和平台,陆续投资了国政通、宜信、中天嘉华和融360。

“创新金融的核心是经验,从基础技术层面创新到渠道创新,再到产品创新,最重要的是提升效率,以及削减地域限制。”

在征信投资中,周炜认为国内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数据都有残缺。只有当数据是完整的时候,征信链条才能完整。

在征信之后,周炜认为P2P可以算的上是非常颠覆性的创新。他用早期的投资项目宜信来举例:2008年时中国的创新金融还很少,但P2P的出现,可以将贷款环节中最重要的节点——银行绕过去,加之团队风险很低,就迅速确定了投资。

除此之外,融360和京东金融是周炜认为做的很漂亮的“模型”,又有技术又有平台,很难被颠覆,最后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综合的金融集团。
在创新金融领域,周炜错过了校园贷,但是他并不后悔。在刚接触校园贷时,他认为中国整体的财商和财富教育仍然相对落后,所以针对财商教育缺乏的大学生的校园贷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因此没有接受这种模式。

“在今后十年,中国创新金融领域创造出来的独角兽的总数,会超过过去15年创造的所有的互联网独角兽数量的总和。”谈及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周炜告诉腾讯科技。

以下是腾讯科技整理的采访实录:

1、谈技术创新:若无突破将会造成行业整体衰退
周炜:今后两年,创新金融和泛娱乐平台会出现一堆成绩,再往后推,我认为是技术驱动会是重点。

技术创新是必须要有的,模式创新是现在已经有的。技术创新需要一个非常坚实的技术基础,尤其对底层技术。而在底层技术领域,中国目前还是比较弱的,不管从手机,是机器人,还是从无人驾驶,最最核心的东西(比如操作系统)我们中国一直没有。

我在2013年、2014年,觉得应该有一些技术性的东西出现,中国互联网过去十多二十年,在TMT领域几乎没有通过技术取胜的公司。

中国在今天如果还不能在技术上有创新,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整体衰退。换句话说,倒推两年,如果这个技术创新还没发生,我们就要为自己的孩子担心了,因为他们会处在一个衰退的世界。一个衰退的世界是很可怕的。

从技术创新来说,我现在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感觉,这一代的创新不像无线互联网那样,那么简单、直接,现在是结合了很多的东西的,比如VR、AI,机器人技术、硬件的关节,很多东西融到一起。我认为是所谓的跨界技术整合的创新时代,AI、机器人,包括硬件必须跟上,载体必须要有新的载体。

我认为下一步在技术创新的公司上。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硬件在复兴,比如操作系统都掌握了,但很可能会有开源,目前也是有,安卓的系统本身是给机器人设计的。

到了一个时间点,中国会有一些技术,不是顶尖的,但是它的整合能力、应用能力、商业化能力,以及成本控制能力,能让它做出一个好的东西。

我认为这可能是下一步的一个机会,硬件复兴、人机互动,这些东西会是下一个无线互联网,也是我们下一步基金要投的,我觉得我们可能在这里面享受又一个十年的高速成长期,现在还处在一个特别早的阶段。

我们有机会看到底层创新,它在应用层面有技术、也有巨大市场,可以低成本生产制造,我觉得是眼前就看得到的东西。在中国的机会先从应用开始,但未来一定要有真正的技术。

2、谈新零售:循序渐进用技术提升效率的过程

周炜:不存在新零售这种东西,所谓的新零售,说白了还是在谈怎么样用技术提升效率,这不是新零售,这只是一个循序渐进地提升过程,在中国早就用了。比如人流分析、地价分析,用数字方式可以分析,用统计数据的方式来更有效率的安排销售。

最大的区别就是,现在的技术手段可以有太多以前没有的方法来采集,比如逛商店时,顾客的表情在柜台上采集,商家就能就知道顾客喜不喜欢。所有东西都可以记录,现在采集的数据维度是过去的几百倍,再加上现在技术手段,可以做到针对个人,给一个单独的环境,跟别人的不一样,这就是我认为唯一的可以称之为新零售的区别。

零售行业就是物流和渠道,供应链和渠道的平衡,现在京东和阿里在大数据上,可能是现在所有公司里面实现最好的两家。

3、谈出海:看好中国公司虚拟文化产品的出海

周炜:做风险投资,对这个行业和公司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大概的判断,是一个成长期要十年才能长大,还是两三年就结束了。先判断大趋势,然后才会再去判断具体的某一个行业。虚拟经济模式输出,这个优势在中国越来越明显。

当年中国在通讯领域我们就有后发优势,美国大量在用BP机的时候,我们已经彻底没人用了。当我们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个新技术已经出现了,我们不存在沉没成本。

一样的道理,现在中国的虚拟产品出海的阻碍是远远小于实体产品,国外不太存在所谓固有的观点,说中国的产品质量不好,虚拟领域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玩的是中国人开发的游戏。

中国现在应用方面有很多创新,够克服文化障碍的这种团队越来越多。年轻的一代,留学、美剧,文化上的差异比较小,我们的开发者是全世界最大的群体,很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其他国家看不到这个状况,你可以称之为疯狂,当它最后赢家出来的时候,整个赢家是非常有战斗力的。相比美国公司,中国公司的适应能力更强。

随着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相对创新的应用出来,这些应用但凡只要在国际上有市场,中国公司就应该把它推出去。比如,直播就涨的非常快。

4、谈电动车和自动驾驶:阻碍在于人和机器的决策机制的区别

周炜:无人车的发展中国在全球范围有优势。我觉得阻碍在于,人的模糊的决策机制和电脑非常清晰的决策机制的区别,未来怎么解决伦理问题?

中国的基础技术层面创新很难,原来的汽车领域配件公司,关键的配件,比如刹车系统、防抱死系统,全世界就那么几家公司,因为这是生死相关的,一般公司做出来的东西,汽车厂是不敢采用的,一旦出事故,整个车型就废掉了。过去我们主要投电池管理系统等和核心系统无关的领域,无非就是使用时间长短,和生死无关。现在我们会看的更进一步。

5、谈人工智能:永生是可能的

周炜:我跟我太太说得非常直接,我的儿子这一辈,将有两个重要的变化和经历,其中一个是可能的,一个是必须的。“可能的”是永生,他现在才八岁,还有好几十年可以去等;第二个,就是人工智能可以跟人一样,这点我百分之百肯定,一定会发生。

第一,在底层技术上面,我们真的没有优势,但我们会是应用大国,找到很好的市场商用化。技术平台不一定完全是我们的,中国可以做场景创新、内容创新。AI、机器人技术跟过去的互联网时代很像,互联网时代是我们不掌握操作系统,但在它的产业链条上,从零部件的生产、手机组装、品牌到操作系统,虽然操作系统我们没有,但前面都是最大,应用开发体量最大,消费者最大,支付系统代表的生态环境最完善,一个链条上一共六个点,我们在五个点上都是全世界最牛的,所以我们出现了这么多大公司。

下一代,我认为是一个所谓的跨界技术整合的创业,AI、机器人、硬件、新的载体,类似于当年的互联网,中国仍然有机会。

第二,人都是缺点很多的,机器人我可以做到没有缺点。大家讲艺术,艺术也无非就是一堆的电子信号的组合,从概率来说,只要有足够发达的元器件,你可以造出一个机器人来,它所有的思维过程跟人没有区别。不要把人想象的很复杂,人的行为就是电子信号。举个例子来说,你爱上一个人了,为什么?其实就是脑子里化学反应,在荷尔蒙参与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系列的电流,让你觉得她特别好,这都是完全可以用机器实现的。

6、谈VC升级:更专业更精的VC,才能存活下来

周炜:VC要升级,为什么要升级?因为竞争环境变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变化,就是BAT这些大机构的战斗变得很强大,人家这种资源就像富二代、官二代一样,什么都强,关键是人家还努力。

在这种压力下,再加上资本泛滥,结果可能会出现一个现象:在一段时间里,劣币驱逐良币,造成真正优秀的投资人可能就离开这个市场。
对我们来说,要走更专业的路线,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有我的基因,我们要更专,我们看得比其他机构深。

未来能活下来的投资机构,要走的路要么是特别专注,特别精的。我在董事会层面所说的,对公司的附加值,是董事会层面的大格局的讨论,而不是给你想办法解决一下微小的事。投资机构提供的见解应该是拿钱买不到的才对。未来VC生存的另外一条路就是变得很大,大而不倒。

我们走的是专而精的一条路,所以今后几年可能资本市场,VC、PE投资人会有很大的振荡,有些人就离开了。我们希望我们能够通过我们更专而精的方式渡过这个阶段,未来还能继续跟大家一起玩。

本站 [ 俍注 ] 内除注明转载文章,其他均为老俍独立创作,采用「CC BY-NC-ND 4.0」创作共享协议。
原创不易,希望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oneinf.com/news/543.html
(0)
打赏 微信打赏 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 支付宝打赏
上一篇 2017-05-02
下一篇 2017-05-15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