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晚,阿里在杭州黄龙体育场举办了场面盛大的“淘宝十周年晚会”。晚会高潮时,48岁的马云宣布“退休”——“明天开始,生活将是我的工作”,有“救火队长”之称,被认为最受马云信任的原首席数据官、“铁木真”陆兆禧则接任了集团CEO之职。和马云紧紧拥抱了5秒多之后,陆兆禧表示,自己必将尽心尽力,不辱使命。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2015年5月7日,马云就以“内部邮件”的形式收回了权杖,宣布由集团COO(首席运营官)、天猫总裁张勇取代陆兆禧出任集团CEO,陆兆禧则被改任为董事局副主席。再过一年多的2016年8月22日,陆兆禧的董事职务也由蚂蚁金服集团总裁井贤栋接替,方才47岁的他,从阿里正式退休。
12月下旬,他因为参与了两起投资再次见诸媒体,但却没有引起关注。也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像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阿里高管一样,成为一段遥远的传说。
【1】“铁木真”
阿里人喜欢取花名,花名一般取自武侠小说,比如马云的花名是“风清扬”,取自《笑傲江湖》,陆兆禧的花名则是“铁木真”,取自《射雕英雄传》。铁木真的形象是崛起于绝境、深沉而大略、用兵如神,陆兆禧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1969年,陆兆禧出生于广州一户普通人家,从小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1988年高考时,他与这个梦想失之交臂,在化学考试时竟然忘答了整整一页试题。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落榜,被广州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录取。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的工作是“包分配”的,陆兆禧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州市一家四星级酒店。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服务生,每天端盘子、擦桌子,非常琐碎而辛苦,还常受外籍老板训斥。对于这份工作,陆兆禧曾长期苦闷不已,觉得没有面子,也看不到前途。每当这时,他就用“铁木真”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对自己说:人生总会经过顺流逆流,起起伏伏免不了。
这种心态之下,他的表现开始可圈可点——做事可靠,为人沉稳,因此一路高升,先后担任大堂经理、客房经理和餐厅经理。
参加工作的第六年,他的职业生涯发生了第一次转轨。一个外籍房客在广州开办了一家网络通讯公司,做互联网长途电话业务,那人邀请陆兆禧加盟,做客服经理。陆兆禧没有怎么犹豫就答应了,但是很不幸,他才干了一年,那家公司就关门了。这之后,他联合几个朋友也成立了一家网络通讯公司,开始自己当老板。
这次创业不是很顺利,互联网长途电话业务虽然有需求,但投入很大,还有很多跟风做的,赚不了多少钱,陆兆禧不得不寻找新的机会。这时候,一位在阿里巴巴工作的朋友对他说,“去和马云见见面。”
那是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没多久,刚获得由高盛领投的500万美元投资,马云也有了一点名气。但在那次见面中,马云却像神一样征服了陆兆禧,陆兆禧回忆说,他当时并没有搞懂阿里巴巴到底是干什么的,就是“觉得马云这个人很不简单,十分投机。”
此后不久,马云就收购了陆兆禧的公司,陆兆禧则成为阿里的第129号员工。
2000年10月,陆兆禧被马云派到深圳,开拓华南大区的B2B业务。彼时,阿里巴巴正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由于互联网泡沫在2001年破灭,阿里再也融不到钱了,不得不自我造血。马云非常看重华南大区,因为那里是外贸企业聚居区,有潜力可挖。陆兆禧则不负马云所托,他从光杆司令做起,以“跪着也要活下去”的精神,在此后三年间,将团队规模发展到100多人,把团队业绩做到全公司第一。
有了这番成绩,陆兆禧的“铁木真”之名越叫越响,阿里人相信他将开创新的战功。
【2】“救火队长”
成功开拓华南市场后,陆兆禧在阿里的职业生涯进入“救火模式”,被马云派去解决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
2003年底,马云把陆兆禧调到杭州总部,指派他创办支付宝。该任命与淘宝网的成立有关。
淘宝网成立于2003年5月,模仿美国eBay模式,做C2C交易。对于淘宝网而言,最大的交易障碍是“信任”问题,也就是要向用户提供第三方支付。马云一开始想找银行合作,但银行都不愿意做这种小额业务,他只好自己搞,把任务交给了陆兆禧。
陆兆禧上任时条件非常艰苦,系统由于尚不完善,所以没有上线,所有交易都由人工核对,他的团队总共有8个人,而一天的交易量高达10万~20万笔。熬过最困难的时期后,一切开始好起来。到2004年12月,支付宝从淘宝网中独立出来,对其他交易平台开放,业务量因之猛增。陆兆禧激励团队说,“我们手上揣着单程票,要么就做好,要么就集体滚蛋!”
华商韬略梳理的资料显示,三年后,支付宝的用户量突破1亿,在国内支付市场占有50%以上的份额,把银联、信用卡、PayPal都比了下去。在支付宝的保障下,淘宝网的交易量也开始猛增,到2006年底,市场交易总量占比从最初的9%飙涨到70%,还迫使当年的老师eBay退出了中国。
经此一役,陆兆禧在阿里人眼中的形象更加高大,然而就在他享受这份光环时,马云又给他安排了一项新任务——出任淘宝网总裁。
2007年底,淘宝网发生了重大人事异动,马云突然解除了时任淘宝网总裁孙彤宇的职务,要求其“离岗进修”。外界分析,这可能与淘宝网当时假货横行有关。
陆兆禧接手淘宝网后启动“大淘宝战略”,一方面加大打击假货,另一方面推进淘宝从C2C集市向电子商务平台演进,将商家、第三方合作伙伴和物流公司等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产业联盟。B2C交易平台——天猫(当时叫“淘宝商城”),也是在这一时期创立的。在任期内,他把淘宝网的交易规模提升了8倍,打了一场漂亮仗。
不过他在这个位子上也没有坐太久。2011年6月,他又被马云调到B2B公司——阿里巴巴,去扑灭那里的“火情”。
当年1月份,马云在无意中发现,B2B平台的“中国供应商”存在欺诈行为,一些不良商家与阿里员工勾结,发布虚假信息,欺骗其他用户。经内部调查,涉案员工超过1000人,涉案商家则接近2300家。消息见诸媒体后,舆论哗然,谴责之声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形下,时任阿里巴巴CEO卫哲、COO李旭辉于2月底“引咎辞职”,与他们一同离开的还有100多位主管和销售人员。
对于陆兆禧而言,这是一个更加烫手的山芋,因为B2B公司当时比淘宝网要重要,而且是香港上市公司(2007年上市),搞不好会出事情。上任后,他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B2B公司的纪律,因而得罪了大量同事和客户,招来许多非议。压力之下,他毫不动摇,终于使B2B公司重回正轨。除此之外,他还带领B2B公司平稳退市,没有引起股市或者投资者动荡,配合了马云的整体战略。
这两项任务刚处理完,马云又给陆兆禧调动了工作,让他于2012年7月出任首席数据官(CDO),推动“数据分享平台”战略。又两个月后,马云则安排他接手云OS事业部(阿里移动操作系统),因为这个事业部出大事了——谷歌公开宣称要封杀阿里云OS。
履新之后,陆兆禧开始按照马云的意愿设计“大数据”平台,同时重新规划、厘清云OS的发展规划,弥合其与谷歌安卓系统的冲突,并使其符合马云的想象。
当这次“火情”方一解除,马云又突然指派陆兆禧担任集团CEO,并大张旗鼓地宣布“退休”。就这样,陆兆禧在没有准备,也不能反对的情况下仓促上任。
【3】热带雨林长不出松树
马云安排陆兆禧做集团CEO其实也是为了救火,救那场由微信引发、用户从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加速转移的熊熊大火。
微信是腾讯于2011年1月推出的,到2013年1月,其用户就爆发增长至3亿,这让马云非常紧张。2013年初,马云决定成立一个战略性部门,做一个类似于微信的移动社交应用,后来这款应用被命名为“来往”。
陆兆禧是来往项目的负责人,他担任CEO的第四个月,阿里正式推出来往,也做熟人社交,品牌口号是“朋友就是要来往”。为了让陆兆禧有足够的精力做好来往,马云还于当月做了一次重要人事调整,任命天猫总裁张勇为集团COO(首席运营官),负责PC事业群,减轻了陆兆禧的工作量。
同时,马云还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来往拉人气,邀请柳传志、史玉柱、郭广昌、李连杰、文章、黄晓明、赵薇、陈坤、汪涵、王利芬、陈彤等知名企业家、艺人和媒体人入驻来往。
在阿里内部,马云则开启全面动员模式,“我们家领导(指其太太张瑛)和我已经把家里所有有手机的人,包括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全强迫安装上来往。每个阿里人11月底前必须有外部来往用户100个,没有100个是肯定没有红包。”
在资源方面,他更要求整个集团向来往事业部倾斜,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政策给政策。
在阿里外部,马云则开始叫板腾讯,当年11月,他甚至在众安保险(由蚂蚁金服、腾讯、平安保险发起成立的互联网保险公司)开业仪式上,当面向马化腾宣战,称“我们也许成不了大器,至少让微信不断创新”。
然而,在这样的“举国体制”之下,阿里仍然把“来往”项目做砸了,其覆盖人群不足百万。移动社交应用的另一个参与者、网易丁磊在评价移动社交应用时,给微信打了5分,给易信(网易的社交应用)打了0分,给来往则打了负分。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情况发生在2014年春节。就在马云向马化腾宣战后不久,“微信红包”横空出世,一夜之间风靡全国。彼时,微信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6亿,月活跃用户都超过了3.5亿,这就直接动摇了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地位。马云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反思道,这是“偷袭珍珠港,计划和执行完美,让我们教训深刻”。他进一步指出,“以前,我们对别人、别的行业呼吁天变了。今天我们发现自己头顶上的天也变了,我们脚下的稳健土地也在变化……”
其实,阿里本来可以不用经历这次重大挫折,因为它曾拥有另一种移动战略。华商韬略报道企业家、天猫总裁张勇曾向马云建议,把PC端的流量及所有资源往手机淘宝(下称“手淘”)上赶,然后通过手淘整合社交应用,将手淘做成一个强黏性的移动入口。推行这一计划也相对轻松,因为只要在手淘上设置一个“特价”,让用户在手机上买东西更便宜即可。
这一思路是高明和正确的,它充分发挥了阿里的强项,最终成为阿里采行的战略。2016年阿里“双十一”数据显示,在1207亿的总交易量中,82%的交易来自手淘、天猫等移动端。同时,手淘也成为2016年移动应用的前五名,最高时排名第三,仅次于微信和QQ。
陆兆禧之所以遭遇“滑铁卢”,是因为他参加了一场打不赢的战争。阿里是一家电商起家、长于运营、价值观单一的组织,其强项在于搞各种各样的运动,比如“双十一”,招法则是通过强势领袖和“人海战术”做强心针式的演讲和宣传。阿里人似乎静不下来,对于技术亦缺乏尊重,马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阿里前美籍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在其著作《阿里传》中描述过一个细节,马云在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后,曾对搜索引擎团队说,“人们根本分不清搜索引擎之间有什么区别,从用户角度来看,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营销策略。”埃里斯曼继续写道,“整个团队陷入了沉默,显然他们不愿意反驳这个新的上司。但是,马云的这个论断让我相信他根本不理解搜索引擎。而且,如果没人能让他回心转意的话,雅虎中国注定要失败。”
看上去,“来往”项目是在重演雅虎中国的失败。最初,马云似乎觉得微信就是一堆功能,只要有决心、舍得砸钱、组建足够强悍的团队,就可以搞一堆更好的功能。而来往的宣传语——“比微信多一点”,也反映了他的这种思维。来往团队总是试图告诉用户,来往的某项功能比微信的好,但整体上又无法吸引用户。陆兆禧的用人策略也反映了这一点,他在一次“All in无线”的管理大会上,把一个只是提了一个技术问题的员工,立马调到来往团队,而团队其他成员都看傻了,没见过这种打法——难道领导要搞“人海战术”?后来,陆兆禧在三个月内把团队扩大到300人,看上去雄赳赳气昂昂。
马云请名人为来往拉抬人气,也反映了他当时不理解微信何以能吸引那么多用户,因为他的这个举动会让人以为阿里是在搞另一个版本的微博——一个“大V在说、P民在听”的移动端广场,而微信是对微博的颠覆,是客厅,不是广场,宣扬的是“去中心化”。显然,这是一套跟阿里的组织架构和价值体系截然相反的东西。用曾参与来往项目、钉钉创始人陈航的话讲就是,“亚马逊是热带雨林,想长出松树不可能。”
可惜,陆兆禧始终没有看破这一点,相关报道显示,他到最后一刻都不肯认输,还要在社交领域跟腾讯死磕,打那场必败之战,甚至因此跟马云大吵了一架。最后,是马云结束了他的挣扎,让天猫总裁兼集团COO张勇取代了他,开始推行新的移动战略,对他则给了一个体面的虚职——董事局副主席。
当然,这一安排也彻底终结了他在阿里的职业生涯。
【4】没有根的CEO
陆兆禧的成功和失败都源于他的性格,他能弥补马云的不足,却突破不了马云的框架。
陆兆禧和马云在性格上截然相反,他有超强的执行力,却不善言辞,简直就是马云的反面。
在阿里,陆兆禧一直是“执行力”的标杆,只要马云给他安排一个任务,不管多苦、多难、多遭人骂,他总是毫无怨言的坚决执行,并给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他也因此收获了“救火队长”的名声,个人威望亦不断提升。
假如陆兆禧是一个能说会道的偶像型领袖,马云未必敢长期重用他。巧的是,陆兆禧恰巧是一个不善言辞、甚至讨厌讲话的人,他给自己贴的标签是“内向安静”,外界对他的评价则是“沉闷”。
陆兆禧的寡言是从小开始的,他回忆,“小时候老师让我站起来朗读课文,我就发现这对我来说是很累的一件事情。你让我把一本书看完是可以的,而且很快。但你让我把它读出来,我觉得对我挑战很大。别人站起来读书朗朗上口,我读到半路就卡住,所以我就不干讲话的行业。”到了阿里,他也不喜欢开会,能站着说话解决的问题就不坐下来讨论,自称“一旦我讲的时候我就没有分析能力了”。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拼命地提升自己执行能力,用业绩向世人证明自己能行,就像“铁木真”一样——“深沉而大略,用兵如神”。
与此同时,他还努力与团队打成一片,很受基层员工爱戴。在阿里,人们一般称呼陆兆禧为“老陆”,知乎上一个自称“阿里设计师”的网友则说,他第一次见陆兆禧时以为陆是公司的电工师傅,因为陆看上去不像一个领导,讲话很随和,就像邻家大哥一样。
陆兆禧的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可能与他早年做服务生的经历有关。从第一家工作单位——那家四星级酒店辞职时,他曾把外籍老板大骂了一顿,称“让他应该先学习怎么尊重人”。
此外,陆兆禧还在工作上身先士卒。华商韬略梳理的资料显示,他每天处理300多封邮件,是出了名的工作狂,2008年冬,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之际,他更是不要命地工作,让马云都看不下去了,命令他休息。他曾对朋友说,“我不图名,钱嘛,也够花了,剩下的就是责任和人情了。为了这个,我可以连身体也不要的。”
陆兆禧虽然业绩卓著,赚的也不算太少——2011年,其年薪、花红及股票价值4757万元,高居当年上市公司高管年薪之最,但在面对马云时,他却极度缺乏自信。彭博社在《揭秘陆兆禧》一文中描述,马云经常和陆兆禧到外面谈工作,一起喝茶、吃饭,做足疗,但90%的时间都是马云在说话,陆兆禧则“只说好”。
其实,这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他们之间从来都是这种交往模式。在陆兆禧主管华南大区时,马云经常视察广东市场,陆兆禧就给马云当司机,一路上,“他说我听,他睡觉我开车。”
前文提到,阿里是一个中心型组织,它需要一个精神领袖,这个人必须能说会道、极富魅力,显然,陆兆禧成为不了这样的人。离开马云,他无法驾驭阿里,就连来往的很多宣传,跑在前台的都是马云。
当“马云退休、陆兆禧上位”的消息满天飞时,“打工皇帝”唐骏则在其个人博客中写道,“不管马云做不做CEO,阿里也是他说了算。”
如今看来,还是“打工皇帝”看老板更准。对于马云而言,陆兆禧只是一个“救火队长”,哪里有“火情”,就被派到哪里,一旦“火势”被控制,就被调去处理另一处“火情”,要是扑不灭眼前的“大火”,也就要下课了。
这种职业发展路径的弊端显而易见,它让陆兆禧始终没有办法稳定下来,建立一块自己的根据地,而变成了阿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换句话说,陆兆禧是一个没有根的CEO。
陆兆禧崛起于华南市场,后以“客卿”身份进入阿里总部,他创建了支付宝,但支付宝后来成了彭蕾的地盘,他又做大了淘宝网,但他在任期内并没有重视B2C项目——天猫(当时叫“淘宝商城”),最后是张勇主动请缨做起来的。(点击阅读:《他发明了双十一,缔造了天猫,低调的做成阿里CEO》)天猫烙有浓厚的张勇印记,“淘宝商城”改名“天猫”是在2012年1月11日,那一天是张勇40岁的生日,“双十一”就更是因为张勇迷恋四个“1”才被定在那一天。张勇也因坐拥天猫体系,而成为阿里集团现任CEO。反观陆兆禧,虽然一路救火,战功赫赫,但一块归属于他的核心业务都没有。
有人调侃说,陆兆禧不像铁木真,而更像李鸿章,甚至李鸿章还有淮军和北洋水师,门徒更是遍布天下,陆兆禧却始终没有自己的地盘。
在这种“救火”的模式下,陆兆禧也不可能突破马云的框架,他对每一个领域都缺乏深刻的洞见,更不要说比马云看得更透、更远,他本来就不擅长这个方面。马云曾说,“老陆务实比较厉害,务虚还差一口气。”而更令人唏嘘的是,由于他过度强调“执行力”,他甚至比马云更难从那个错误的移动战略中抽身——他没有逃离“火场”,他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救火”的努力。
陆兆禧卸任阿里CEO之后,阿里于2015年11月18日将“来往”更名为“点点虫”,称将聚焦90后,主打年轻人社交。2016年8月22日,阿里则发布公告称,由蚂蚁金服集团总裁井贤栋接替陆兆禧出任董事,陆兆禧则将担任“阿里巴巴荣誉合伙人”,这意味着陆兆禧从阿里正式退休。
陆兆禧于1999年加入阿里,到退休时打拼了17年,从30岁打拼到47岁,奉献了人生中最好的年华。这之后,他不甘沉寂,于2016年12月先后参与了两起投资,与君联资本联合投资亚朵酒店,双方的投资总额为1亿美元,另参与投资通策医疗,其个人出资额则为1亿元人民币。
耐人寻味的是,无论是“来往”改名,还是陆兆禧投资,都没有在舆论界引起关注,一般人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出任阿里CEO之前,陆兆禧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说,“人生就如不知道在哪里结束的长跑,不到停下来那天,你不会知道结果,但当你真的歇了,什么样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转载自:网易新闻
原创不易,希望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oneinf.com/opin/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