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3日老俍成功申请熊掌号,其实那会还没有很理解熊掌号是做什么用的,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大家分享一下。
百度官方介绍:熊掌号(熊掌号是百度搜索下产品,百家号是百度FEEDS下产品。)是站长、自媒体、开发者、商家等各种内容和服务提供者入住百度的身份账号,该账号可实现包括百度搜索资源平台,百度数据开放平台、百家号自媒体平台、用户运营平台等各类平台的能力互通。基于熊掌号,各内容和服务提供者可以让自己创作的优质内容或服务被百度索引和推荐,从而更好的触达全网用户。基于熊掌号,各内容和服务提供者也可以实现精准的用户留存和全面的互动交流,从而深度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简而言之,熊掌号就是百度的公众平台,像是微信公众平台加小程序的集合。让百家号、站长、商家、开发者接入进来,可以与订阅号互发消息进行互动。可谓是百度近一年来最重要的平台型产品,直接关乎百度搜索未来的成长性、收入和站长体系。也就是说,熊掌号或许将彻底改变百度的流量分发机制,百度的SEO规则可能要变天了。
百度为什么要做熊掌号?
百度说,搜索时代由PC向移动转变,百度从站长角度重新思考搜索生态发展:
1、互联网平台分散,创作者需要同时维护多个平台。但是各平台间用户无法互通,所以运营成本在增高。
2、建站开发流程繁杂,推广营销成本高,;SEO导向,专注于创作无法获得合理流量。
3、搜索仅能获取流量,无法有效留存并运营用户。
所以百度熊掌号应运而生,它可以做到:帮助合作方拉新用户,促进活跃用户,实现多元化变现。
依老俍看来,这是一次百度在移动时代做的内容补课,甚至这个补课来的有点晚。对于百度来说,搜索是它一定要抓住和做好的。向前看,AI是它的未来,可AI所需的大数据需要搜索来支持;向后看,搜索是它的立足之本;看当下,搜索依然是它变现的重要业务,即便是最近几个季度带动收入增长的信息流也离不开搜索。
在PC时代,百度的爬虫可以抓取很多网站的内容,而网站也乐于被蜘蛛抓取。但是在移动时代,优秀的内容产出都出自微信和今日头条或者各类APP,百度搜索面临着优秀内容越来越少的挑战,继续任由其发展下去,百度的入口价值和用户打开率会持续下降。
今日头条尚且挖了300个知乎大V,所以百度早就应该在争夺内容创作者和资源上下功夫了。当然,英雄尚未迟暮,百度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每次动作都能吸引不少客户加入,我们尽可拭目以待。
熊掌号可以做什么?
流量赋能
基于熊掌号,基于整个索引工具的提供,基于更好的合作关系,百度通过“全新的资源索引&Ranking机制”和“全新的阿拉丁开放机制”对合作方流量有所倾斜。这种新的流量分发机制,使内容资源更加开放。
例如你以前搜索红烧肉,看到的可能仅仅只是一个菜谱,但是现在你看到的就是“红烧肉家常做法大全45例”,每一例都配有精美的图片和做法简介。最厉害的是,你还能知道内容的提供者是谁。
运营赋能
从用户沉淀到粉丝促活,再到营销变现,熊掌号将形成完整的闭环生态,为内容和服务提供者带来更多种的粉丝互动手段和更多元的营销推广模式。
例如你觉得菜谱还不错,一键订阅,就能持续得到同步信息推送,还可以跟厨神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做二次促活,最后实现转化或者变现。
品牌赋能
在搜索引擎上的各个地方,熊掌号的主页、搜索结果页、第三方落地页都强调合作方品牌。熊掌号支持将官网、百家号、官方APP、官方微博等全部内容和服务链接到熊掌号,有利于用户对品牌认知的统一。
例如你想问一个关于宝宝生病的问题,就能明确知道回答的人是正牌医生还是热心网友,甚至回答的人在微博有多少粉丝,解决过哪些问题你都能一览无余。更多元化的内容、更值得信赖的品牌背书,这一切在搜索场景中得到的权益保证,都将归功于熊掌号的出现。
据说熊掌号可能实现了百度搜索、百度数据开放平台、百家号、用户运营平台等各类平台的能力互通,而手机百度对于熊掌号的内容权重将会提到史无前例的高。
熊掌号有哪些功能?
百度熊掌号集合了搜索资源平台、百家号平台、商家号平台、数据开放平台、运营中心、开放平台、认证中心等功能,基本上覆盖了运营的各个方面,功能比较齐全。
搜索资源平台
内容和服务提供者通过供给优质内容,在百度搜索中获得更多内容曝光,品牌宣传和粉丝沉淀。
百家号平台
为自媒体内容创作者提供内容发布、内容变现和粉丝管理等功能。
商家号平台
为商家提供营销推广及粉丝运营解决方案,支持商家营销诉求达成,获得更优的转化或品牌宣传效果服务平台,为商家提供线上服务能力,能够在文章和号内提供服务,实现消费闭环。
数据开放平台
内容和服务提供者通过提交结构化优质数据,获得百度搜索页即搜即得的搜索展示。
运营中心
为熊掌号运营者提供粉丝管理、群发消息、留言管理等一系列运营功能。
开放平台
为服务商提供资质认证流程、熊掌号向第三方服务商授权以及接入开放平台的能力。
认证中心
内容和服务提供者提交或变更主体认证信息入口,认证不同资质可获取不同权限。
原创不易,希望保留原文链接转载,原文链接:https://oneinf.com/tech/net/2591.html